
计算机网络错题汇总
¶Chap 2. 物理层

编码 -> 基带调制
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奈奎斯特定理: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
是带宽(单位:Hz), 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比如16种码元,需要4位二进制位)
¶Chap 3. 数据链路层
数据通信控制规程分为两类:面向字符的和面向字节的
网络接口卡(NIC)位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链路管理
帧定界、帧同步与透明传输
帧同步: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对无误地判断出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以及到哪个比特结束。
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相邻结点间数据链路上的流量
运输层:从源端到目的端之间的流量
差错控制
采用循环冗余检验CRC发现位错,通过自动重传请求ARP来重传出错的帧
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中继器(又称转发器)、集线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网桥或桥接器
中继器没有存储转发功能!它只是放大数字信号。
使用集线器能够在物理层拓展以太网,将信号放大,简单地转发比特,不能够分割冲突域
桥接器可对不同格式的帧进行重组
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交换式集线器),属于网桥,全双工、无碰撞
100BASE-T的快速以太网定为正式标准,代号为IEEE 802.3u
10BASE-T的拓扑结构为星型,使用双绞线电缆
10BASE5使用粗同轴电缆
PPP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两个为: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
NCP用于协商在该数据链路上所传输的数据包的格式与类型
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三个要素决定: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具体有:CSMA/CD(用于总线型局域网)、令牌总线和令牌环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
-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 多路复用技术
- 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如CSMA/CD)
- 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
网桥虽然能够隔离冲突,用生成树算法解决环路拓扑的广播风暴,但设备初始化时仍存在广播风暴,而路由器隔离了广播域,抑制了广播风暴。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以太网,“数据以广播方式”是对的
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能够出现环(因为有生成树协议STP)
FDDI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使用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Chap 4. 网络层
IP地址的编址方法的三个阶段
- 分类的IP地址
- 子网的划分
- 构成超网
路由协议:

¶Chap 5. 运输层
RIP 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进行传送。
TCP的协议数据单元为TCP报文段,也称为“分段”。
用来表示一个TCP连接端点的是套接字。
选择重传是“收一个发一个”
在地址方面,UDP报头本身只是给出协议的端口编号
TCP控制位:URG、ACK、PSH、RST、SYN、FIN
TCP协议中采用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来控制拥塞。
向主机B发送了序号为70 TCP报文段,并收到了B的序号为100的确认报文,那么A向主机B发送了(30)个字节
发送方发送TCP报文A后,启动超时定时器,若在该定时器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报文,则重发报文A。
无连接的服务只能提供不可靠的服务
¶Chap 6. 应用层
| 中文名 | 英文缩写 |
|---|---|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HTTP |
| 文件传送协议 | FTP |
| 远程登陆协议(终端仿真协议) | Telnet |
|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 SMTP |
| 网际报文存取协议 | IMAP |
| 邮局通信协议 | POP3 |
万维网(WWW)客户程序与万维网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严格的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使用TCP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
Internet采用的工作模式为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提供的三项基本服务是:Web、Email和FTP。
FTP协议可以传输文本文件,也可以传输压缩文件、图形和图像等文件。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可以进行远程登录管理
DNS实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互联网DNS域名服务器也是按照层次安排的,每一个域名服务器都只对域名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管辖。
许多域名服务器同时充当本地域名服务器和授权域名服务器。
当一个本地域名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它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一个根域名服务器查询。
当根域名服务器没有被查询主机的信息时,它一定知道某个保存有被查询主机名字映射的授权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base 64编码 P293
¶Chap 7. 网络安全
- 公开密钥与对称密钥的区别:(P330)
- 对称密钥:使用同样的密钥,在通信信道上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保密通信。
- 公开密钥: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在通信信道上多对一的单向保密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