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必要性:

  1. 中国需要
  2. 理论需要

可能性:

  1. 中国需要都成立
  2. 理论需要都成立
  3. 相融性(马+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毛泽东思想

  1. 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提出命题
  2. 延安整风,全党共识
  3. 党的七大正式

二、中特社理论体系(第二大成果)

毛 不属于 中特社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 时代背景:19ed 20st,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或总称革命与战争)

    image-20210106163441787

  2. 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有革命、有建设(中特只有建设)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步骤)

image-2021010616443742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改造理论、探索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1. 提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

  2. 三个基本方面:

    • 实事求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别于其他…的根本标志

    • 独立自主(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11.6《决议》

毛泽东思想都是正确的(区分“毛泽东思想”)

Chap2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国情: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 主要矛盾: 帝国和中华矛盾(最主要)、封建和人民大众

  • 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反官资

  •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要是反帝反封建都是)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个事情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是社革必要准备)先团结资,反帝反封建;(社革,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再反资

    左倾,一次革命论,一次将帝、封、资革命,过分夸大前两者和后者的联系

    右倾,二次革命论,反帝、封后,再插资产阶级专政,再反资,夸大前两者和后者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 旧民主革 失败
  • 新民主革命 本身实践需要 + 中国革命经验教训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新民革命的科学概念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总路线内容:

⭐ 无产阶级(谁领导?)、人民大众的(革命动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对象)

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包括工、农、小资、民资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中革最基本动力

农民,主力军。(贫农,最可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首要问题 为 分清敌友,中心问题 见下),新民…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城市小资产阶级(小有资产,不剥削他人),无产阶级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带两面性的阶段——革命性和妥协性。

另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革命…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共的领导,是中革取胜的根本保证

特点及优点:

image-20210106205945668

image-2021010621012280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940,毛《新民主主义论》(只阐述新民 政、经、文);

1945,毛《论联合政府》(将上三者,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

政治纲领:

image-20210106212351939

注意区别,社会主义时期,国体发生变化——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纲领

①没收 封建地主阶级 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

②没收 官僚 资本 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

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道路

土地革命早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也意味着毛思想的初步形成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期——《战争和战略问题》,确立革命道路(并不意味着毛思想的确立,毛思想的成熟,标志在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系统阐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必然性、必要性):⭐
image-20210106215324380

谈根本原因,优先选择 国情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image-20210106215757742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间关系:⭐

  • 土地革命 是 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 武装斗争 是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 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 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总经验)⭐

毛《共产党人发刊词》

  • 统一战线

    image-20210106221235095

    image-20210106223101417

    image-20210107094553597

  • 武装斗争

    我国的军队是人民的,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image-20210107095026547

  •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三个方面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毛)

    习——党的六大建设: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制度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image-20210107095510844

Chap3

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和特点

1949(国成立)-1956(改造完毕)

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49前半殖民半封建)

五种经济成分:

右两种为过渡经济(临时),主要为左三种

image-20210107100244504

三种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三经济成分 与 三种阶级力量 矛盾表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

新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有两面性——剥削工人 和 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社会主义因素(公有),居领导(主体地位是错误说法);非社会主义因素(个人、非公),仍有大比重

在如今,公有 已成为 主体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由于处于无产阶级的时代,因而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9年以前的基本路线(总路线),请翻阅上面笔记。

今天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大改造走合作化的道路

49年,走的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今天,走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image-20210107104617755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注意道路)

image-20210107105121339

供销小组:萌芽;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注意,和平赎买不是形式,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image-202101071100

![](C:\Users\luffy\OneDrive - PursuitMyDreams\博客文章\2021-01-06-毛中特复习.assets\image-202101071232323.png)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1.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一化三改,注意,是边化,边改

  2.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徐涛06)

  1.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 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 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有自己的独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hap4

1956-1976

下面的小标题,需要记住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开始

探索原则: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基本方针:努力地把 …. 调动起来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

image-20210107132533297

image-20210107132748963

image-20210107133031433

image-20210107133051994

image-20210107133355163

image-20210107133409827

image-20210107133505446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问题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

  1.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忽视生产力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人与人间“穷”得平等

  3.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大跃进、浮夸风……

  4.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倘若是“人治”,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整个国家都要遭殃

  5.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几个人组成的领导班子

  6.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Chap5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习指出:邓小平留下的遗产,一是中特社主义,二是邓小平理论

  1.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南北问题(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

    这是整个中特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

    相比之下,毛泽东思想是革命与战争

  2.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步骤)

  1. 党的11.3全会,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2. 党的12大后,中特社,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3. 党的13大(邓论轮廓形成的时期),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论),阐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系统概括中特社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标志邓论的轮廓)

  4. 南方谈话(标志 邓论走向成熟

  5. 党的14大 如何….建设…巩固…发展

  6. 党的15大 邓论写入党章….

    毛思想,中共七大

    习,十九大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在南方谈话做出总结性概括(前两者是生产力,三四者生产关系,最后8字回答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江: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新时代我们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特

邓: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现在是收入差距过大,需要“分好蛋糕”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其中,思想路线: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

  2. 理论联系实际(途径、方法)

  3. 实事求是(实质、核心)

    可以作为简单表述的思想路线

  4.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该思想路线,是邓论的活的灵魂,邓论的精髓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国情论)

13大前夕,邓的论述,将“社初”作为事关全局的国情加以把握

①进入:三大改造完成

②使用说法:11届6中全会

③13大前夕….

④13大,第一次对“社初”理论 作了系统概括

13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的两层含义:⭐

  1.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定性)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定量)

三、党的基本路线

  •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

    党的17大,写入“和谐”

    党的19大,将“美丽”纳入基本路线,将“现代化国家”改为“现代化强国”

  • 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基本途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 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出发点——干此事的初衷

    落脚点——做到最后为了什么

    立足点——依赖依靠什么

    前两者一般与“人”有关,最后者一般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意义(重要性)——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体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中特新时代总任务,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三步走”战略(大三步)

image-20210107161240105

在今天(19大),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现代化;21中叶,实现现代化强国

六、改革开放理论

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大制度(只能完善和发展,不可更改。另外,对于某个领域的制度,是允许更改的)——社会主义制度,体制(根本性的变革)

image-20210107162042973

开放

image-20210107190747356

我国对外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改革开放——活力源泉、重要法宝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4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1.3中全会,拉开改革序幕,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1.6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初级阶段概念,通过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毛科学评价

12大, 中特社主义 成为主题

13大,系统 社会初级阶段,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系统论述中特社理论,标志邓论的轮廓形成

14大,

15大,公有+多种

17大,中特理论体系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体制

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九、“一国两制”

它的提出,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但它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属于中国内政

十、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 马列毛的继承和发展
  2. 中特社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Chap 6-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建设中特社伟大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21世纪初):新的阶段性特征上形成和发展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形势世界趋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xclamation:

  1. 所有制:….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附]:中特思维

     image-20210107203326601

    image-20210107203724995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三步)⭐

党的15大报告中初步勾画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

  1.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习将小三步的第三步细分为“新两步”

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的内涵:

  • 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 所依之法:宪法和法律规定
  • 客体:国家事务

依法治国的意义:

….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根本保障,党的领导;重要保障,法治;战略支撑,国防军队

五、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大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image-20210107210355507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历史地位)⭐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hap8

新时代的内涵 ⭐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但不是历史阶段(仍是社初阶段)。

第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第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时代。

第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
代。

第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第五是我国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时代的意义 ⭐

  1. 意味着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949年“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

  2.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 (人类文明进程)意味着为
    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依据

主要围绕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1956年 八大 毛

1981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 邓

2017 十九大 习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把握三个变与两个不变:

一、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

二、是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
新特征。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没有变。(但不代表我国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没有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外交、党的建设等
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十四个坚持”,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

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
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八个明确”

image-20210108094957937

image-20210108095021567

image-20210108095119953

“十四个坚持”

image-20210108095303478

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根本保障,党的领导。战略支撑,军队国防

image-20210108095510711

image-202101080955496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是根本指引、基本遵循、思想武器

Chap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分两步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邓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梦的实现 ⭐

  1.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新两步)

“大三步”:1980-1990、1990-2000、2000-2050(10)

“小三步”:2000-2010、2010-2020、2020-2050(10)

“新两步”:讨论2020-21中叶(15)

十九大报告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开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年邓论,21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创新型国家前列、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民生和社会建设: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生态文明:根本好转

第二个
阶段是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民生与社会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
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 年到本
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
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Chap10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政治最重要

经济板块

1.贯彻新发展理念

是什么?⭐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image-20210108110817408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image-20210108111410274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一国两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男女平等(思修)

image-20210108112052200

image-20210108112724897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image-20210108113457840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①消费;②投资;③出口 短期、总量

供给:长期、结构

image-20210108132755598

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及其主要任务

3.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

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image-20210108135126306

image-20210108151309962

image-20210108151428274

image-20210108152016951

3.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image-2021010815263956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image-20210108152734702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基石

image-20210108154046847

3.4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新说法)党19届4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注意:此处的“主体”语境,与“公有制为主体”语境不同

image-20210108155443243

3.5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市场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 政府的作用:

    image-20210108160241399

政治板块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2.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exclamation:

2.1 国体(国家是谁的?):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2 政体(采取什么方式管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性质(如何认识….;为什么人大制度是….):

image-20210108163038716

措施:

“一府”:政府

“一委”:监察委员会

“两院”:法院和检察院

2.3 基本政治制度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简称“政协制度”)

    “16字方针”: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核心、大局、看齐)、坚定“四个自信”(理论、道路、制度、文化)、做到“两个维护”(习、中央)

    主轴,工作主线,中心环节,主题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image-20210108165245503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祖国统一的基础、民族团结必要条件、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直接民主

    基层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职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4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image-202101081859077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独特优势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image-20210108191756628

4.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4.1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基础,“两制”从属和
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中。“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
本固才能枝荣。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香港特别
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
时候都不能偏废。只有这样,“一国两制”这艘航船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4.2 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三大历史任务(不是历史使命!):1.祖国统一;2.社会主义现代化;3.世界和平

共同的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